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过节|若还有人陪伴那是深夜被路灯拉长的背影

来源:bob鲍勃体育下载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4-11 09:33:51

昨晚到今早,上面这组图刷爆小编朋友圈,因为小编的朋友大多是同行……然后发现记者节是三大职业节日里...

  昨晚到今早,上面这组图刷爆小编朋友圈,因为小编的朋友大多是同行……然后发现记者节是三大职业节日里最木有存在感的一个, 教师节,有学生和家长惦记着;护士节,有医生病患张罗着;记者节,就一帮媒体人在自嗨。

  今天上午杭报集团庆祝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暨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总结表彰会召开。萧山日报获得了这些荣誉:

  9月G20杭州峰会的召开,本地媒体在圈内又游离在外,服务保障工作也不轻松。似乎省市、各行各业都开过表彰大会了,媒体人等得也很着急,今天终于轮到了。虽然上台受表彰的只有几个人,可是工作的背后是我们集体的力量。

  感谢这份职业,让我不断接收新信息结识新朋友,带来挑战与惊喜;感谢一路走来的支持关心我的领导和小伙伴们;感谢家人和朋友,用理解和包容,支持我不断前进。

  2016年,注定是萧山不平凡的一年。因为G20峰会,萧山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,作为萧山的记者,我的担子更加重了。

  大学毕业后进入萧山日报社工作,一直以来奋战在采编一线峰会。很荣幸,作为萧山日报峰会新闻核心报道组的成员,参与了峰会的相关报道,着对我来说,是一次“开眼界”的机会,也是一次很好的人生历练。

  G20报道,全球新闻界的大咖都在萧山,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作为一名“老记”,我也是费尽全力,向世界呈现萧山,我发挥“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”的拼搏精神,以及运用我积累下的人脉关系,努力挖掘G20峰会前后中的各种“萧山元素”,记录下这座城市与人的调和瞬间,展现东道主萧山市民的“国际范”。其实峰会前的几个月开始,我就参与了峰会倒计时100天和30天的主题报道,已经胸有成竹,所以峰会正式召开,我也就“临阵不乱”了。

  说起峰会报道,我的状态就一个字,拼!8月22日,机场城市大道正式通车,其和机场公路作为峰会期间国内外嘉宾了解杭州、认识萧山的第一形象窗口,那一天,我从早忙到晚上,认线日晚上,又临时接到部门主任的电话,要求刊发一则峰会临近市民喜迎峰会召开的消息。在外和朋友聚餐的我匆匆赶回,采访、写稿,说起来,这已经是我第N次充当临时“救火员”了。

  从业11年,我先后写出了一批在萧山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新闻作品:让“无痛无汗”症男孩实现了求医梦、宣传正能量勇擒劫匪的最美“眼镜哥”、连续多年作为“爱心班车”随车记者漏液护送民工兄弟回家过大年……

  在过去的大半年中,最难忘的是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参与到G20杭州峰会期间的拍摄工作。8月24日至9月8日,在萧山日报G20系列报道中,我共发表封面主图10幅,头版照片3幅,数量不多,但其实每一幅照片都很不易。

  9月3日,即峰会举办前一天,我背着20多斤重的摄影包和一副三脚架进入杭州峰会主会场——国博中心,从接见大厅到主会议厅,再到午宴厅,认线点,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。在G20峰会新闻中心公共工作区,我遇到了加拿大记者科特尼小姐,拿出贴身携带的当天的《萧山日报》,用英语向她介绍国博中心的建设历程和有关萧山的一些情况,抓拍了她仔细看本报报纸的瞬间,发表在9月4日《萧山日报》01版。结束在新闻中心的采访,已经是晚上9点。匆匆吃完晚饭,我又开始采访拍摄当晚在新闻中心执勤民警的工作和生活,回到报社整理图片上传稿件已经接近次日了。

  采访峰会,我走进了警营,记录萧山公安民警、武警、消防官兵、辅警在护航G20工作中许许多多的精彩瞬间和感人故事。特警黄少华因一直执勤没时间拍摄婚纱照,8月18日我帮助他和未婚妻到警营拍摄婚纱照;8月20日,我来到护航G20的最前沿阵地一一宁围派出所,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,拍摄该所民警郑汀的12小时紧张的工作;学警金昊帮助一名迷路的小朋友找到妈妈,也被我的镜头记录下来。这些照片见报之后,我摄影圈的好友们一直赞不绝口,这次我荣幸地获得全省服务保障G20峰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,也是对我成绩的一种肯定吧,因为每一幅漂亮的照片,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,只有真正干过摄影记者的人才会明白。

  每年都会参与许多重大主题报道,并不陌生,但今年尤为特别,因为这是一次全球瞩目的盛会——G20杭州峰会,印象也最为深刻。因为这是一次政治性要求很高、把关防错能力很强的报道。

  为配合好此次峰会报道,萧山日报社从9月1日起特别推出“G20时间”专题新闻策划,我有幸去参加了,主要负责封二版面。

  当时对封二版面内容的定位是“遇上中国”,领导说要前三天的版面主要以介绍峰会基本情况为主。我考虑了一下,决定从G20峰会、G20杭州峰会以及杭州峰会亮点、议题这三个角度切入,让百姓了解峰会的基本情况,为峰会召开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。

  这三个版面分别为《G20峰会遇上你 从此刻开始》《G20杭州峰会 全球瞩目的“期待”》和《G20峰会明日举行 中国舞台大》。在做第一个版面时,我考虑的是既要有权威性,又要有可读性,既要有基本的历史事实,也要有最新的新闻资讯和亮点。为此,我把第一个版面的框架定位为G20峰会的由来、举办城市、中国历次峰会主张、中国在峰会中的角色以及历次峰会的成果等五块内容,然后根据定位不断地从新华社、人民网、浙江在线杭州峰会官方网站等主要官媒中寻找想要的内容,并按照主题整合在一起。为了让版面更加丰富多彩,还依据内容配制图。第一个版面比较难产,调整了好几次,最终在修改中逐渐完备。万事开头难,做好第一个版面后,此后两个版面基本参照这种先定框架再找内容的模式,顺手了很多。

  9月4日,G20杭州峰会正式召开。此后几天的版面主要以转载新华社的稿件为主,这时候要做的主要是等待和筛选。因为新华社每天关于G20峰会的消息、通讯有很多,在一直更新,首先要做的就是广泛浏览,重点筛选,再找出有分量的头条。而且,对于习主席在会议开幕式、闭幕式上的致辞,往往来得比较晚,基本在12点以后,需要等待。记得最后一天新华社关于峰会闭幕会的分析稿——《钱塘潮气好扬帆》,等到5日凌晨1点半左右才来。

  G20峰会报道,政治性极强,绝对不容许犯错。为此,在整合编辑稿件过程中,我都神经紧绷,严防死守,对各种事实要加以质疑和查阅。其间,在做第一个版面时,在摘选的稿件中就发现差错,把澳大利亚列入了尚未举办过G20峰会的成员国,还好及时有效地发现、调整。

  整个G20峰会报道,我做了6个版面,没再次出现重大事实性和政治性差错,基本完成报社交给的任务。每每想到这里,我内心总是充满庆幸与欢喜,对于我的新闻生涯而言,这次经历真是难忘!

  报纸之于读者的意义,早已不是付费获取信息那么简单,而是一种感情和价值观的认同。

  这里面的感情,咀嚼再三,仍觉得余味不尽,读者的认同和支持,让我们勇气倍增,充满信心走上重振报业的道路。

  前一段时间,萧山日报官方微信的后台,总是收到这样一些问题。起初我也有些诧异:会用微信看萧山日报公众号的人,怎么就关心起订报问题来了呢?印象里,订报的读者和看公众号的读者好像不是同一批。后来看到这样一些问题,我心头总是一热,就像多年老友的一声问候,亲切而温情。因为我明白了,其实读者已经看微信公号了,但是他们还是要订报的,因为看微信不是了解萧山的全部。而我也只能“弱弱”地回复道:征订目前工作还没展开,请耐心等待。感觉有些亏负读者的盛情。

  我深知读者们的心思,G20峰会期间,我们编辑的G20峰会报道,每一篇微信文章都有数万的浏览量,其中有一篇甚至达到了35万人次的浏览量。读者透过萧山日报和萧山日报旗下的新媒体矩阵来了解G20峰会的进展情况,而我们也是像打了鸡血一样,日以继夜地忙碌着,满足读者对萧山日报慢慢的升高的要求。

  近两年来,报业发展并不明朗,不少同行已经经营困难乃至关停,让从业者感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寒意。坚守的媒体人只能抱团取暖,哆哆嗦嗦地走向命运未卜的前方。但读者的热情,也会在路上温暖着我们。

  有位网友甚至每过一星期就会来问这样的一个问题,显得很心急。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急,他说,其实也不是他急,是自己退休的父亲比较着急。老人家读了十几年的萧山日报,读报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习惯,也不认其他报纸,就认萧山本地的萧山日报,简直是萧报的真爱粉。

  我问了几个来询问订报的网友,几乎都是多年订阅报纸的老读者,只有一位是因为母亲迁居萧山,想看本地报纸。萧山日报陪伴读者多年,大概已经成了一个朋友吧。朋友难戒,习惯难戒。

  只是,现在的纸媒要培养新一代人的读报习惯,已经是比较难了。从互联网获取信息,比什么都快,报纸根本没办法比拟。作为现在的读者,依旧坚持着订报读报的习惯,是有一种旧式的高贵气度在里面。幸运的是,萧山日报还有不少这样的读者。

  而身为记者的我,我也自报还有一幕:报道写好版面编好的回家路上,留给空旷人民路的,我那被深夜路灯慢慢拉长的背影。

  今年夏天,让我记住的,不仅是萧山迎接G20峰会的热情,还有一个个深情的背影。

  到北干街道采访阳光房整治,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。谁都知道这种整治都是“硬骨头”,做群众工作,容不得有闪失。那天酷暑难熬,北干街道广播站张祥荣老师,却拿起相机马不停蹄地带着我们爬上了中誉现代城28幢的楼顶,张老师在现场拍照,我在社工和工人中采访。白花花的太阳下,张老师的白衬衫一会儿就被汗水浸透了,下楼的时候,张老师只是回头朝我笑笑,打趣地说:“这也是一种锻炼。”一句话,让走在后面的我顿时忘了自己后背的汗水。

  在名仁家园的一幢楼顶,金山西苑的冯国英,正在查看拆除进展。这位社区书记自整治以来,每天都按街道部署来到现场,看着一块块玻璃板拆掉,她都要叮嘱注意安全,拆好放好。一块废旧的玻璃碎片掉在业主房间时,冯国英转身拿来扫把,弯下身来一粒一粒地把碎玻璃渣清扫干净。这一幕,社区干部留下的不仅是真诚背影。

  还有那些工人。楼顶施工,安全帽、安全绳……涉及安全的装备一个都不能少,不要说工作起来,光是穿戴整齐地站在阳光下,身上的温度就可想而知了。每到一个现场,采访前工人总是一脸朴实的微笑。他们,留给这个城市的身影,是忙碌与付出。

  回想起G20时间,我依旧满是自豪和感动,能有幸去参加了,并发挥自己的所长,我想这是一个编辑最大的幸福。

  10年前,当我毫不犹豫地在志愿书上填入中文(新闻方向)专业的时候,我知道从今以后我将与记者这个词联系在一起。从实习到工作,6年间,我从一名业余记者成长为一名老记者。

  2014年,我开始在萧山网接触新媒体。做微信编辑3年,印象最深的要数今年G20期间的这段日子。作为萧山网的一名微信编辑,这是一次考验,我深知责任重大。

  G20前期,我和前辈们策划选题,编辑《G20猜想:各国领导人会遇见一个怎样的萧山》微信稿件,把萧山的美展现给大家。G20开幕,除了第一时间观看直播,我阅读了央视新闻、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报道和评论,通过选取微信头条内容,并编辑《G20杭州峰会开幕!最全历史时刻握手图都在这里了!为什么习主席称各位领导人“同事”》《揭秘!这两天关于G20的幕后故事,你一定猜不到》等微信稿件,推送G20最全新闻给大家。外媒记者在萧山感受到的暖心服务,让我觉得这是萧山人展现素质的一次好机会,于是在记者帮助下,我编辑了《这些萧山人萧山事,让国外记者连连点赞!》 ,这篇微信推送后,在萧山网微信后台收到了很多读者的留言,他们说看完后觉得心里暖暖的。